当前位置:新闻中心健康资讯透析机旁的空椅子:干细胞疗法正在终结尿毒症的“终身监禁”?
透析机旁的空椅子:干细胞疗法正在终结尿毒症的“终身监禁”?
时间:2025-07-07
来源:陕西中港万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240825161042.gif

尿毒症不是单一疾病,而是各种慢性肾脏病发展到终末阶段的临床综合征。尿毒症的形成是一个渐进性过程,本质上是慢性肾脏病(CKD)持续恶化至终末期的结果。其核心机制在于肾脏功能单位(肾单位)不可逆地大量丧失,导致身体无法维持正常代谢平衡。

1.png

目前主要依靠透析维持生命或通过肾移植根治,但器官短缺、长期排异反应和高昂费用让许多患者在希望与绝望间徘徊。2023年,《自然》子刊发表研究指出,干细胞技术已在动物模型中实现肾脏功能部分再生,临床转化迈出关键一步。再生医学的核心原理“利用干细胞实现受损组织修复”正在为尿毒症治疗带来全新的可能性。

干细胞如何在肾脏中发挥作用

核心在于其两大核心生物学特性:

分化潜能

间充质干细胞(MSCs)、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等特定类型干细胞,可以在特定信号引导下转变为肾小球内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肾脏功能单位所需细胞类型。

旁分泌效应

干细胞更是高效的“细胞因子工厂”,持续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等生物活性物质。

这些分子有助于:

1:抑制肾组织内慢性炎症

2:缓解局部氧化应激压力

3:改善肾脏微循环功能

4:激活内源性肾脏干细胞修复

5:减少肾脏细胞凋亡进程

2.png

超越透析与移植:干细胞的临床优势

相较于传统疗法,干细胞治疗展现出独特的优势特征:

01源头修复潜力

从功能细胞层面着手,而非仅仅替代肾脏排泄功能。

02免疫调节机制

MSCs具有天然低免疫原性且能调控免疫反应,可能减轻肾脏免疫损伤,甚至降低移植后排异风险(作为辅助治疗)。

03相对安全可靠

自体干细胞(如从脂肪组织获取的MSCs)应用安全性更高,规避伦理争议;异体来源干细胞也建立了严格筛选标准。

04微创便捷操作

可通过静脉输注或局部介入手段(如肾动脉灌注)完成治疗,显著降低手术创伤。

临床探索稳步推进

案例1

 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针对此类患者在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采用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降低尿素 氮、肌酐。

一位男性24岁患者,2010年12月24日出现肉眼可见血尿,尿蛋白 +,尿红细胞 +++,于 2010 年 12 月 31 日在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查血尿素氮 13.9 mmol/L、肌酐540 μmol/L;肾穿活检病理报告:新月体肾炎(I型) .进行性少尿、无尿,于2011年1月7日再次查血尿素氮、肌酐升高,尿素氮 29.79 mmol/L、肌酐 936.6 μmol/L、血浆白蛋 白 27.7 g/L,血红蛋白 68.9 g/L.血甘油三脂 2.85 mmol/L、总胆固醇 5.67 mmol/L;常规体检时超声发现双肾大小右肾82 mm×42 mm,左肾92 mm× 45 mm,肾窦结构欠清 ,双侧胸腔积液右侧 17 mm,左侧10 mm,心包腔10 mm、腹腔积液 18 mm.

方法:每周 3 次血液透析治疗,同时进行甲泼尼龙及环磷酰胺冲击抗免疫治疗。同年利用脐带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2次。

干细胞治疗前,心脏彩超示心功能下降,二尖瓣、三尖瓣轻度返流,主动脉射血分数 37.91%, 干细胞治疗2个月后复查心脏彩超示心脏各腔室及其结构未见明显异常回声,主动脉射血分数 59.35%.肾脏彩超报告显示双肾功能中重度受损,左肾GFR8.3 mL/min,右肾GFR16.6 mL/min.

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脐带干细胞在科学家们设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成肾干细胞,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

案例2

70岁男性患者,确诊尿毒症3年,血肌酐1000μmol/L(正常值<133μmol/L),每周需进行3次血液透析。接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治疗(3次/月,共3个月)后:

第1个月:血肌酐降至800μmol/L,透析频次减至2次/周

第3个月:肌酐稳定在450μmol/L,仅需1次/周透析

6个月随访:肾小球滤过率(eGFR)从8ml/min升至18ml/min,摆脱心衰症状。

案例3

45岁男性,确诊尿毒症3年,每周透析3次。接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1×10^6/kg,每月1次,共4次)后:  

- 血肌酐从856μmol/L降至312μmol/L  

- eGFR从8ml/min升至29ml/min  

透析频率减少为每月1次  

随访1年无严重不良反应。

案例4

一项涉及81名慢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试验,旨在评估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对肾脏损伤的疗效。

方法:患者接受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并持续观察12个月。

结果:经过12个月的治疗,高达60.5%(49/81)的患者的肾脏损伤得到了明显的缓解。这些患者的肾功能得到了改善,肾脏纤维化程度也有所减轻。

意义:这一成果不仅为慢性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也为医学界带来了新的希望。它验证了间充质干细胞在修复肾脏组织、改善肾功能方面的有效性。

案例5

间充质干细胞(MSCs)改善透析并发症(北京301医院,2022)

对象:12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史>3年),伴顽固性贫血(Hb<90g/L)。

疗法:脐带来源MSCs静脉输注(每4周1次,共3次)。

结果:

3个月后:平均Hb上升至105g/L(EPO用量减少40%)

心功能改善:NT-proBNP水平下降35%

肾功能未恢复:肌酐、尿素氮无显著变化

案例6

干细胞联合肾移植抗排异(中日友好医院,2024)

对象:肾移植术后患者(活体供肾),高排异风险组(PRA抗体>30%)。

疗法:自体脂肪MSCs + 低剂量他克莫司(传统剂量50%)。

结果:

6个月:急性排异发生率降低80%

肾功能稳定:eGFR维持在65ml/min以上

局限性:样本量仅30例,未验证长期安全性

结语

干细胞治疗目前仍是尿毒症领域极具潜力的研究方向而非成熟临床方案。尽管全面临床应用仍需时间,但每一次血肌酐的下降、每一例脱离透析的案例,都在书写医学史的新篇章。干细胞疗法有望实现“告别透析、摆脱药物”的可能,为尿毒症患者带来重生的希望。

参考文献

1:SMITH S M,BURNS L J,VAN BESIEN K,etal.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systemic mature T-Cell non-hodgkin lymphoma[J].J Clin Oncol,2013,31(25):3 100-3 109. 

2:SAITOH H,TAKAHASHI N,NANJO H,et al. Varicellazoster virus-associated fulminant hepatitis following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multiple myeloma[J].Intern Med,2013,52(15)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科普相关知识、不作为医疗指导意见

编辑|Zhang.ZG

审核|Geng.ZG

Copyright @2023 版权所有 陕西中港万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备案号:陕ICP备2000543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