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健康资讯干细胞外泌体治疗突发性耳聋:重建耳蜗微环境的新策略
干细胞外泌体治疗突发性耳聋:重建耳蜗微环境的新策略
时间:2025-07-05
来源:陕西中港万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240825161042.gif

突发性耳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SSNHL)作为72小时内急骤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其核心机制涉及耳蜗毛细胞损伤、听神经炎症及血供障碍。尽管激素治疗能帮助多数患者改善听力,但仍有近15%的患者无法受益,被定义为“难治性突聋”。传统激素治疗仅对部分患者有效,修复能力有限。近年来,干细胞外泌体疗法凭借其独特生物学优势,成为拯救听力功能的前沿突破点。

1.png

突发性聋治疗困境与外泌体突破逻辑

传统疗法瓶颈 

1:激素全身用药难以穿透"血-迷路屏障",局部注射创伤风险高:

2:仅抑制炎症,无法修复已损毛细胞/神经突触

约30%-50%患者遗留永久性听力缺损

外泌体核心优势
 

 干细胞外泌体(30-150 nm囊泡)是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泌的关键信使,携带:

▶ 蛋白质:热休克蛋白(HSP70)、生长因子(VEGF, BDNF)

▶ 核酸:修复性miRNA(如miR-21, miR-132)

▶ 脂质:参与细胞膜修复的鞘磷脂

其治疗逻辑在于:

无需活细胞移植 → 规避致瘤/栓塞风险 → 精准靶向损伤耳蜗 → 重启内源性修复程序

外泌体如何修复耳蜗

2.gif

01抗凋亡:抢救濒死毛细胞

激活PI3K/Akt通路: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抑制Caspase-3活性(动物研究显示毛细胞存活率提升60%)

阻断氧化应激:外泌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直接清除耳蜗内过量ROS

02神经突触再生:重建听神经传导

递送神经营养因子: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NT-3(神经营养因子-3)促进螺旋神经元轴突再生

miR-132介导突触重塑:靶向调控突触蛋白PSD-95表达

03改善微循环:打破缺血恶性循环

促血管新生:VEGF蛋白激活内皮细胞,修复耳蜗微血管(动物模型显示毛细血管密度增加40%)

抗微血栓形成:调控内皮细胞TF/TFPI平衡

04智能免疫调节:双相阻断炎症风暴

抑制促炎因子:下调TNF-α, IL-1β

上调调节性T细胞(Treg):建立免疫耐受环境(临床前研究显示炎症因子降低70%)

临床研究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即将启动的一项创新临床研究,或许能为这些难治性患者带来全新的希望。这项研究首次尝试利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小细胞外囊泡(hucMSC-sEVs)进行鼓室注射,评估治疗难治性突聋的安全性。

3.png

此次研究由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张宏征教授团队主持,共计划招募12名符合条件的难治性突聋患者,探索不同浓度外泌体治疗的安全性和初步疗效。患者年龄须≥18岁,经常规激素治疗7天以上仍无明显效果。研究排除了明确病因的听力障碍患者,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具体治疗方案为连续5日,每日鼓室注射0.3ml不同浓度的hucMSC-sEVs,涵盖四个剂量梯队,从最高的1000亿颗粒/ml到最低的8亿颗粒/ml,逐步递减浓度,观察并评估不同剂量的安全性及潜在疗效。

4.png

作为一项单中心、单臂安全性研究,研究团队将密切关注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局部疼痛、过敏反应及其他不适症状,并通过纯音听阈测听评估治疗后4周的听力改善情况。

此次临床试验计划于2025年6月10日启动,2026年5月初完成。我们将持续关注研究进展,为大家带来一线的临床数据和专家解读,希望这次突破性探索能让难治性突聋患者早日重返有声世界。

这项研究仅为早期探索阶段,样本量较小且无对照组设计,尚无法得出明确的有效性结论。但作为全球范围内首次系统性探索外泌体鼓室注射治疗难治性突聋的临床研究,其开创性和前瞻性意义值得关注。

英国 Rincell-1 项目进入人体试验

谢菲尔德大学衍生公司Rinri Therapeutics开发的Rincell-1(胚胎干细胞来源的听觉神经元祖细胞)已完成临床前试验,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该疗法通过移植细胞分化为听觉神经元,与人工耳蜗联合使用可客观测量耳蜗功能。2025年即将启动的 I 期试验将纳入30名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重点评估安全性及听觉诱发反应阈值改善情况。

5.jpg

美国进入人体试验

2018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团队成功治疗了一名年轻男子的听力受损。这名男子在一次事故中受到头部损伤,导致他的听力受损。研究团队从该患者的耳部组织中提取了干细胞,并将其转化为内耳细胞。这些内耳细胞随后被植入该患者的耳朵中,成功恢复了他的听力。

6.png

总结回顾

干细胞外泌体通过"无细胞移植"模式,为突发性耳聋提供了从病理干预到功能重建的全新治疗维度。其核心价值在于突破传统治疗的天花板效应,通过重建耳蜗微环境实现神经结构-功能双重复原。随着2025年全球首个外泌体耳聋药物AsteroMSC™进入III期临床,这种变革性疗法有望重塑突发性聋的救治格局,为失去的声音架起再生之桥。

编辑|Zhang.ZG

审核|Geng.ZG

参考文献: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

Copyright @2023 版权所有 陕西中港万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备案号:陕ICP备2000543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