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健康资讯点亮新生:干细胞疗法为压疮难愈性创面带来新曙光
点亮新生:干细胞疗法为压疮难愈性创面带来新曙光
时间:2025-07-04
来源:陕西中港万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240825161042.gif

压疮(褥疮)也称压力损伤、压伤疮或褥疮,是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因持续压力导致组织缺血坏死,传统治疗恢复缓慢、易复发。近年来,干细胞疗法凭借其强大的再生潜力,正在成为压疮治疗领域备受关注的突破性方向。

1.png

01/为何干细胞被寄予厚望

压疮的本质是组织损伤与修复失衡。其复杂创面伴有血管破坏、炎症失控、皮肤细胞再生能力不足等难题。传统方法(清创、敷料、负压引流)虽能控制感染,却难以驱动深层组织高质量修复。

02/干细胞的核心优势

多向分化潜能

可分化为皮肤细胞(角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直接补充缺损组织。

免疫调节功能

精准调控创面过度炎症(如降低TNF-α, IL-1β),抑制免疫攻击,创造有利修复环境。

分泌修复因子

释放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TGF-β(转化生长因子-β)等关键细胞因子,强力促进血管新生(为伤口供血供氧),刺激胶原合成,加速肉芽组织生长。

抗菌作用

部分间充质干细胞可产生抗菌肽,增强局部防御能力。

03/临床研究

一位40岁女性患者,2014年1月16日因肺部感染入杭州市老年病医院呼吸科治疗,治疗期间骶尾部皮肤出现溃烂并逐 渐加重,每天应用银离子敷料局部填塞换药和全身抗生素治疗。治疗后 6周肺部感染治愈。入院时实验室检查: 患者血小板为 15 × 109 /L,到肺感染治愈期间,血小板计数一直在 (15~30) × 109 /L,因此于2014 年 3 月转入杭州市第一医院血液科治疗,5 周后血小板上升至 240 × 109 /L,压疮一直未见好转,又转入杭州市老年病医院慢创中心,诊断为: 骶尾部 IV 期压疮合并感染; 抑郁症,并收入院。

杭州市老年病医院慢创诊治中心决定机采自体干细胞治疗压疮。与患者家属讨论治 疗方案并签署《机采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知情同意书》,上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始进行骨髓动员。

移植术后第1天,患者体温略有上升( 37.6℃ ) ,主诉骶尾部略有痛感但能忍受。第2天体温转为正常( 36.8℃ ) ,术后48h第1次换药,压疮处敷料干燥无明显渗出。创缘周围及注射点略有肿胀,皮温、皮肤颜色无改变。术后第6天,注射点肿胀完全消退,患者床上活动无痛感,伤口缩小为2cm,压疮腔隙全部由肉芽组织填充,肉芽呈鲜红色,沿创缘做梭形切除( 图1E) ,拉拢缝合伤口,拉拢时有少许张力,皮缘对合良好,2周后拆线。患者于2014年3月20日进行移植, 2014年4月14日出院,共计25d,压疮治愈( 图1F) 。

2.png

压疮的基本病理变化为细菌负荷、低血流量、缺氧及创面细胞表型的改变。因此在清除细菌和坏死组织后,若能在压疮内生长新生血管,可有效改善压疮组织的血供,促进细胞的增殖、迁移。

(2023年):国际期刊报道一名骶骨IV期压疮患者,在接受自体脂肪干细胞局部注射联合常规治疗8周后,创面面积显著缩小达85%,肉芽组织红润健康,疼痛明显缓解。

(韩国研究):慢性压疮患者接受脐带MSCs凝胶治疗,4周后干细胞组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伤口愈合速度加快约40%,且新生皮肤质量更佳。

机制证据:动物实验清晰显示,经荧光标记的干细胞能定向迁移至创面,高效分化为血管与皮肤细胞,同时其分泌的“修复信号”显著激活周围自身细胞参与修复。

结语

干细胞疗法为压疮治疗开辟了新路径,其核心价值在于唤醒创面自身再生潜能,实现生物学层面的高质量修复。虽然目前仍处于临床转化阶段,但随着技术瓶颈被逐步突破,标准化方案成熟及成本下降,干细胞治疗有望重塑难愈性压疮的治疗格局,为长期饱受其苦的患者带来恢复皮肤完整性、重获生活质量的崭新希望。

参考文献

1:吴俊,陈宁,江琴,等. 机采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Ⅳ期压疮一例[J/CD].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 电子版,2014,9 ( 6) : 690-692.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科普相关知识、不作为医疗指导意见

编辑|Zhang.ZG

审核|Geng.ZG

Copyright @2023 版权所有 陕西中港万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备案号:陕ICP备2000543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