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正困扰着全球超过680万患者。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包括一系列症状,包括腹泻、肠瘘、狭窄、吸收不良和体重减轻。研究报告称,克罗恩病的年发病率为每 100,000 人.
目前,皮质类固醇、免疫调节剂和生物疗法,特别是抗肿瘤坏死因子-α (TNFa) 药物,是被广泛接受的缓解肠道炎症的常规医疗干预措施 。
尽管如此,大约 25% 的克罗恩病确诊患者对这些药物干预有抗药性,因此被归类为药物难治性克罗恩病。
干细胞已成为引发免疫调节作用和恢复免疫稳态的新方法。干细胞生物学和再生医学的最新进展揭示了它们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的意想不到的潜力。此外,干细胞还具有促进组织愈合的再生特性。越来越多的临床前研究和试点临床试验证据表明,干细胞疗法 (SCT) 有望阻止肠道炎症、促进肠粘膜持续愈合并大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干细胞疗法已成为克罗恩病患者的一种有价值的替代治疗方法。
干细胞疗法的核心机制
干细胞主要通过多重作用靶向IBD病理核心:
免疫调节
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泌多种分子调控T细胞功能,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17等过度释放
组织修复
干细胞通过归巢效应迁移至损伤部位,分化为肠道细胞并分泌生长因子加速粘膜修复
免疫特权特性
MSCs低表达MHC-II类抗原,可避免被受体免疫系统识别清除
临床试验
费城儿童医院 (CHOP) 的一个合作研究小组发现,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 是治疗单基因炎症性肠病 (IBD) 患者的高效方法。IBD 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通常影响较年轻的患者。超过 90% 的患者获得了持续的无药物缓解。
该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日的《临床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上,证明了基因评估在帮助实现治疗和潜在挽救生命的结果方面的重要性。
研究结果显示,在最近的随访中,患者存活率为100%,92%的患者实现了持续的无药物IBD缓解。此外,60%先前因病情严重而接受回肠造口术的患者成功进行了小肠与大肠的重新连接,从而逆转了回肠造口术。在整个研究人群中,患者的生长发育显著改善,就诊次数大幅减少,严重感染发生率也显著降低。
2025年6月11日,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肖瑞平、胡新立共同通讯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在线发表题为“Mitsugumin 53 drives stem cell differentiation easing intestinal injury and inflammation”的研究论文。研究表明MG53,也称为TRIM72,通过上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促使ISCs分泌谱系,从而维持肠上皮完整性免受有害损伤。
研究者观察到MG53转基因小鼠(MG53-TG)在不同损伤后肠道结构保存较好,而MG53的耗竭加剧了损伤。MG53-TG的优势与肠道中细长的瞬时扩增(TA)区有关。出乎意料的是,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显示Lgr5+干细胞的比例降低,伴随着属于分泌谱系的细胞增加。
这些发现揭示了MG53-PPARα轴在驱动ISC分泌谱系承诺中的关键作用,尤其是在损伤反应期间,突出了靶向MG53-PPARα信号转导治疗IBD的重要治疗潜力,并将PPARα激动剂标记为由各种病因引起的IBD的新疗法。
干细胞治疗炎症性肠病632例
2024年2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的团队在行业期刊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上发表了题为Efficacy and safety of stem cell therapy for Crohn’s disease: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的综述报告,这是一项干细胞治疗克罗恩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
该研究旨在通过综合回顾和荟萃分析系统地评估干细胞疗法对克罗恩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人员在 Medline (PubMed)、CENTER (Cochrane Library) 和 Embase (Ovid) 中进行了检索,以查找评估干细胞疗法对克罗恩病患者临床缓解 (CR) 和严重不良事件 (SAE) 发生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使用 Cochrane Q 检验和评估研究之间的异质性。在纳入异质性后,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汇总。
总体而言,共纳入 12 项干细胞疗法,涉及 632 名患有药物难治性克罗恩病或克罗恩病相关瘘管的成年患者。与安慰剂或无治疗相比,干细胞疗法显示出更大的临床缓解可能性,且没有任何明显的异质性。
干细胞治疗正从IBD治疗的"最后选择"向一线方案演进。《Nature Medicine》预测到2030年,基于干细胞的新疗法将覆盖30%难治性患者。当患者面临免疫抑制剂无效或手术切除的抉择时,这缕"活性药物"的曙光,正指引着征服IBD的全新路径。
参考文献
1:《柳叶刀》
2:《胃肠病学》
3:Alyssa Baccarella et al, Outcomes of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 in Monogenic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2025).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科普相关知识、不作为医疗指导意见
编辑|Zhang.ZG
审核|Geng.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