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健康资讯干细胞技术改写“颤动的命运”!-世界帕金森病日
干细胞技术改写“颤动的命运”!-世界帕金森病日
时间:2023-04-11
来源:陕西中港万海

2023年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 ,今年的主题是“关注心理健康,全面全程管理”。帕金森病,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疾病。

20230505093057645764.jpg

帕金森病并非单一因素致病,可能多种因素参与:

1. 多巴胺水平低多巴胺的释放有助于大脑控制运动与协调。随着脑内多巴胺水平的下降,帕金森患者症状会逐渐变得更加严重。

2. 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低去甲肾上腺素是另一种对控制许多自动身体功能(例如血液循环)很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帕金森中产生这种神经递质的神经末梢死亡,更容易出现头晕眼花与体位性低血压。

3. 遗传因素帕金森似乎在家庭中传播,被认为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的组合引起,接触毒素,例如农药,溶剂,金属和其他污染物。

4. 免疫因素一些研究发现患有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的人相比没有相关疾病的人更易患上帕金森,比例高达1.37。

20230505093229602960.jpg


干细胞疗法,找回丢失的神经元

已有的试验表明,通过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可在短期内能有效地部分改善帕金森患者的震颤、强直、运动迟缓、体位不稳等临床症状。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帕金森具备优势。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可定向分化替代变性或缺失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其旁分泌作用还可起神经保护、抗细胞凋亡、微血管再生、免疫调控和抗炎作用,促进受损细胞重建并减少细胞凋亡。

20230505093424402440.jpg


干细胞治疗帕金森案例

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来自兰州总医院干细胞治疗中心19例患者,其中男8例,女11例,中位年龄64岁,所有患者均经过神经内科专科确诊为PD,患病时间平均为4.5 年,多数患者经过左旋多巴、美多巴等药物治疗或继续药物治疗,症状持续加重。行腰穿鞘内注射MSC 0.5×10^7个,为预防无菌性炎症反应同时给予地塞米松2mg,注射后去枕平卧6h,间隔1周再次注射上述剂量,共4次为1疗程,间隔3个月可进行再次治疗。

治疗后多数患者的部分症状得到改善,尤其以肌张力增高引起的异常症状改善明显,敏感的患者治疗后即有肌肉僵硬减轻,从Webster评分也可以看出,其中强直、姿势、步态、震颤、面容改善较明显(P均不良反应:5例出现轻微头痛,占26%,休息或少量服用止痛药物好转,7例短暂发热,不超过38.5℃,持续时间不超过1天,未予处理自行缓解,无其他不良反应。随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迅猛发展,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性成果。相信随着科学研究与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不仅限于改善症状,而是有可能真正的阻止疾病的发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成功案例被公众所知!

20230505093693359335.png
Copyright @2023 版权所有 陕西中港万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备案号:陕ICP备2000543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