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健康资讯按下免疫系统的“复位键”,是什么让红斑狼疮从此停战?
按下免疫系统的“复位键”,是什么让红斑狼疮从此停战?
时间:2025-03-31
来源:中港万海

20240825161042.gif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是一类以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多器官损伤为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全球SLE发病率估计值为5.14人/10万人,其中,女性比男性更易发病,女性发病率估计值为78.73人/10万人,男性发病率估计值为9.26人/10万人;而中国发病率估计值为8.57/10万人年,位列全球第四;传统疗法虽能缓解症状,但部分患者面临药物耐药、副作用大或病情反复的困境。近年来,干细胞治疗以其独特的免疫调节功能,为SLE治疗提供了新方向,向重症患者带来临床缓解甚至长期无药生存的新希望。

1.png

可能出现的症状

皮肤黏膜症状

特征性皮疹:面颊部“蝶形红斑”(鼻梁和双颊对称分布的红斑),光照后加重。

盘状红斑:圆形或环状红斑,愈后可能留有色素沉着或瘢痕。

口腔/鼻腔溃疡:无痛性或轻微疼痛的黏膜溃疡。

脱发:头发脆弱易断,尤其前额发际线处。

全身性症状

发热:低热为主,可能与疾病活动相关。

疲劳:持续性乏力,休息后难以缓解。

体重下降:非刻意减重情况下明显体重减轻。

关节与肌肉

关节肿痛:多呈对称性,常见于手指、腕、膝关节。

肌痛/肌无力:肌肉酸痛或活动受限。

内脏受累表现

肾脏损害(狼疮性肾炎):泡沫尿、水肿、高血压,严重时肾功能异常。

血液系统:贫血、皮肤苍白、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容易感染或出血倾向。

神经系统:头痛、癫痫、认知障碍或精神异常(如幻觉)。

心肺系统:胸痛(心包炎)、呼吸困难(肺间质病变)。

其他症状

雷诺现象:手指遇冷后变白、变紫,回暖后发红。

淋巴结肿大:全身多处淋巴结无痛性肿大。

2.jpg

为何能“重启”免疫系统

免疫调节

通过分泌抗炎因子(如IL-10、TGF-β)抑制过度活跃的T细胞和B细胞,减少自身抗体产生,可以调SLE患者免疫失衡的系统。

组织修复

MSCs注射到SLE患者体内时,MSCs会主动找到炎症部位或者受损伤的部位,然后在特定环境的刺激下,MSCs通过诱导分化为特定细胞,或通过旁分泌,定向迁移至受损器官(如肾脏、皮肤)促进修复。

3.png

免疫耐受重建

诱导调节性T细胞(Tregs)增殖,恢复免疫系统平衡。

临床研究

2025年3月25日,国际权威期刊《狼疮科学与医学》发表鼓楼医院风湿免疫科重要成果:首次发现硫胺素单磷酸酯(TMP)可作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MSCT)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预测标志物。

4.png

研究团队对20例接受MSCT的SLE患者进行为期180天的动态监测,发现治疗后患者呈现显著改善: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平均降低40%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下降62%。补体C3/C4水平提升至正常范围临界值(p<0.01)。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团队从18121种代谢物中筛选出1152个显著变化分子。

5.gif

孙凌云教授表示:"这是全球首个将代谢组学与干细胞治疗响应性关联的研究不仅揭示了NAD+代谢-HIF1α轴在免疫调节中的核心作用,更为实现精准细胞治疗提供了分子导航。"

2023年《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 患者李女士,32岁,确诊SLE 8年,累及肾脏(狼疮性肾炎Ⅳ型)、皮肤及关节。传统治疗(激素+环磷酰胺)效果不佳,出现股骨头坏死、反复感染等并发症。

2021年接受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UC-MSCs)静脉输注治疗,共4次,每次间隔1个月

3个月后:抗dsDNA抗体滴度下降60%,24小时尿蛋白从3.5g降至1.2g,关节肿痛显著缓解。

6个月后:皮肤红斑基本消退,激素用量减少70%,未再出现感染。

2年随访:病情持续稳定,肾功能指标恢复正常,生活质量评分提高80%。

 2022年,《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发布了由国内风湿免疫学领域众多专家共同完成的《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专家共识》。让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SLE有“识”可依。该共识总结:全球目前已经有1500多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已经接受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尚未见严重不良事件,患者耐受良好;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大提高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疗效及预后。

6.png

某位女性57岁患者,病史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2008年发现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经多次环磷酰胺及各种激素治疗,引起肠梗阻,经多年治疗均效果不佳,并反复发作,且引发皮肤炎症,容易过敏,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困扰;

2018年8月4日第一次干预、9月14第二次干预,后进行回访,干预后未发现不良反应皮肤改善良好,皮疹现象明显减少。

2018年10月12日第三次细胞干预,后期第三次回访,反应干预后感觉皮肤明显改善,基本未出现皮诊现象,睡眠有很好的改善。

2022年9月,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Medicine上报道了5例经CD19靶向CAR-T治疗后病情改善的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这些患者既往均接受过多种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在CAR-T输注后长达17个月的随访中,没有患者出现复发,均实现了无药物缓解。

7.png

接受治疗的第2天起,患者外周血中的B细胞完全消失,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无需进行传统治疗。在平均治疗110±32天后(中位时间110天,范围63-142天),患者体内出现了B细胞重建,但在未接受其他 SLE 药物治疗的情况下,长期随访未复发,同时没有严重副作用发生。

个体化医疗的新希望

干细胞治疗为SLE患者提供了“标本兼治”的可能性,尤其是对传统治疗无效的重症患者。随着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修饰增强MSCs疗效)和细胞工程的发展,未来或能实现更精准的免疫调控。干细胞治疗SLE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患者应在风湿免疫科医生指导下,结合病情选择治疗方案。科学界正通过国际协作(如全球SLE干细胞治疗注册研究)加速推进这一领域的转化落地。

参考文献

1:TianJ, ZhangD, YaoX, HuangY, Lu Q. Global epidemiology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modelling study. AnnRheumDis. 2022Oct14:ard-2022-223035.doi: 10.1136/ard-2022-223035.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6241363.

2:Lupus Alliance.Global ClinicalTrial ReportonMSC Therapy. 2024.

3:Goulielmos GN, Zervou MI, VazgiourakisVM,Ghodke-Puranik Y, Garyfallos A, Niewold TB. The genetics and molecular pathogenesi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inpopulationsofdifferentancestry.Gene.2018Aug20;668:59-72. doi: 10.1016/j.gene.2018.05.041. Epub 2018 May 25. PMID: 29775752.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科普相关知识,不作为医疗指导意见。

编辑|Zhang.ZG

审核|Geng.ZG

Copyright @2023 版权所有 陕西中港万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备案号:陕ICP备2000543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