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特别是自媒体上,关于保存脐带血无用的说法不绝于耳。那么保存脐带血是否有价值呢?为了给患白血病的爸爸提供造血干细胞,12岁的男孩每天吃五顿饭,三个月猛增30多斤。频频出现在媒体上的增肥救父故事的背后,除了感人之外,是否违背了科学。今天我们请到了省内知名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刘芳主任,来给我们大家聊一聊这两个话题。
刘芳 / Liu Fang 医学博士,师从于亚洲骨髓移植之父陆道培院士的博士研究生,曾于美国内华达癌症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从事血液学基础及临床研究二十年余。
TOPIC 01
什么是脐带血?
脐带血具体它还有哪些作用?
Q1
主持人:从经典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成熟,到治疗脑瘫、自闭症等再生医学中的突破,再到使用脐带血液中各种免疫细胞治疗疾病的尝试,他们的每一次进步都能够为更多的患者开启康复的大门。所以今天也想问一下刘主任,就是说现在基本上有过孩子的年轻家长都知道脐带血,但仅仅的只是了解一些皮毛。所以,想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脐带血?
刘芳:脐带血是胎儿娩出以后,残存在胎盘和脐带中间的血液。在很早以前,脐带血都是作为废弃物被丢弃掉。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科学家就发现脐带血里面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在80年代初期,就有科学家提出可以用脐带血中的干细胞,作为干细胞来源进行移植。在1988年就完成了世界首例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用于治疗一种先天性的骨髓衰竭性疾病——范可尼贫血。这个孩子从1988年接受移植到现在,已经存活了30多年的时间,生活质量非常的好,回归了正常的工作和家庭。后来,脐带血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Q2
主持人:在我们日常的认知当中,每一次说到脐带血,好像第一反应就是用来治疗白血病。那么是不是只能够用来治疗白血病呢?或者是说脐带血具体它还有哪些作用。
刘芳:对,大家对这个血液系统疾病的认识大多都是认为,白血病是比较有这个特殊的代表意义,而实际上脐带血的应用远远不只是白血病。它包括的应用范围主要是有三大范围。
第一个就是作为一个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来源,来治疗血液系统和非血液系统的各种疾病,第二类就是再生医学领域,第三类就是免疫细胞治疗领域。在这个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我们常见的造血干细胞来源有三种。第一种就是来自于骨髓的干细胞,第二种是来自于外周血的造血干细胞,第三种就是来自于脐带血的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挽救很多血液系统,和非血液系统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脐带血和骨髓以及外周血相比,有它的一些独特的优势。
首先,它的造血干细胞具有比较强的分化能力;另外,它的免疫原性会比较弱,它带来的供受者之间的排异反应会比较少;另外,脐带血采自于新生儿,被污染的可能性比较小,就是(移植)受体感染的风险就比较小;另外,脐带血是实体保存,它不像骨髓库的供者,在检索方面要花一些时间,就(可能)会耽误最佳的移植时机。脐带血从启动查询到完成质量的再次检测,大概就是一到两周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拿来就可以使用。所以它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在国内外也是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第二就是再生医学方面,脐带血它具有比较强的修复功能,在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心脏病还有骨关节的疾病等方面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第三大方面就是最近研究的比较火热的各种免疫细胞治疗。包括非特异性的免疫细胞,比如说:CIK细胞、NK细胞,另外还有这个最前沿的免疫细胞(治疗),比如说TCR-T以及CAR-T细胞的治疗。这些免疫细胞治疗就需要有免疫细胞来源,科学家们也发现脐带血除了有造血干细胞,还有非常多的免疫细胞,也可以作为免疫细胞的重要来源。因为有一些(疾病)像血液病,在肿瘤的晚期,他(患者)的外周血通常会(有)污染的肿瘤细胞,导致他没有办法获得健康的免疫细胞进行培养。那如果他保存了脐带血,我们就可以从脐带血里面提取出比较健康的免疫细胞,让他有机会接受这个高大上技术的治疗,从而给他一个获得存活的机会。
TOPIC 02
关于说脐带血的看法?
Q1
主持人:经过刘主任介绍,我们知道了,其实脐带血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但是现在网上也盛传一种说法,就是说脐带血就那么几十毫升,分离出来的干细胞也就是20多毫升左右,因此有人就说脐带血只能够用于儿童,成人可能就用不了,对此,你有什么样的一个看法?
刘芳:目前就是有几个数据我们可以说明这个问题。第一个,就是来自于美国CIBMTR的数据,这个数据显示近年,16岁以上接受脐带血移植的成年人是逐年增多,而且是超过了儿童的数量。另外一个就是来自于权威的欧洲脐带血移植登记中心的数据显示,从2006年以来,接受脐带血移植的成人数量逐渐地超过了儿童。这两个数据都说明了,脐带血移植不仅限于儿童。在国内的话,统计数据也显示,成人的应用量是远远的大于儿童。就我们自己(国家),我们(省)四川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的数据,成人的使用数量将近60%(57.5%)也是超过了儿童。最大的使用的年龄是68岁,最大的(使用)体重是110公斤,也说明了脐带血的应用不只限制于儿童。
Q2
主持人:那就是现在网上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说99.99%的人用的都是别人的脐带血,自己储存的不能用。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对此有没有什么要给大家去讲的。
刘芳:首先这个说法,我以前已经驳斥过多次了,自己的脐带血可以用于自身疾病的治疗。今天我主要想谈谈,自体库的脐带血除了应用于我们自己,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应用就是用于家庭成员。世界首例的脐带血移植,就是来自于患者同胞的一个配型全相合的脐带血干细胞,来治疗范可尼贫血 还有,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关于家庭成员的亲缘脐带血的应用,包括兄弟姐妹之间的应用,以及父母孩子之间,孩子给父母的应用。
TOPIC 03
增肥捐髓的必要性?
Q1
主持人:在听了刘主任解读之后,相信观众朋友对脐带血有了一些客观科学的看法。脐带血在各个领域都占有一席之地。其次,脐带血既能用于成人或者是说体重较大的患者,家庭自存也是有一定价值的。因此,可以说脐带血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医疗资源。山东济南十岁的马子彦为了救患白血病的父亲,他一天吃五顿饭,两个月增肥12斤。还有,河南辉县12岁的男孩路子宽为了给患有骨髓异常综合征的父亲提供造血干细胞,每天吃五顿饭,三个月猛增了30多斤。近些年这样的增肥捐髓的孝子新闻非常多的见于网络。想问下刘主任,从你的专业角度来看,这些做法是不是靠谱的,是真实的吗?
刘芳:对,网上过一段时间就会出来,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
首先就是这样做有没有必要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们造血干细胞来源非常广泛,包括刚才说的骨髓和外周血,还有脐带血干细胞。现在随着中国的单倍体移植的成熟和普及,99%的患者都可以有供者,几乎是人人有供者。父母和孩子之间是百分之百的单倍体,就是只要是父母和孩子,任何一个都可以给这个患者捐献。但是存在一个尴尬的群体,就是我们这个年龄30多岁,80后这个群体。他们的父母大概推测年龄就是六七十岁的样子,已经年纪比较大了,干细胞功能会有所下降,免疫细胞的功能有所下降,那就不是最优的供者。
还有一个来源就是他们的孩子,那他们本身自己30多岁,孩子很小,大概就是几岁到十岁这个区间。那这些孩子,就是还处于一个比较年幼,体重比较低的一个状态。首先我介绍一下这个干细胞的数量问题,我们计算造血干细胞是根据患者的公斤体重来算的,患者的公斤体重越大,那他需要的干细胞数量就越多,但是我们能采集到的干细胞又是受供者的公斤体重限制的。
我说的公斤体重是正常范围,就是体型正常,不是超重,也不是超瘦的人群。就是我们能采集到的干细胞,是按照供者的血容量来推算。但血容量在正常体重范围的人群,它是由体重来决定的。体重越大,血容量就会越大。就导致了我们人为地去改变他的体重,来达到一个,就是理论上能够采集到更多干细胞的目的。但实际上,我们通过增肥,增加的都是脂肪,但脂肪里面的血容量是很少的。那你(希望)通过增肥达到增加重量的目的,并没有实际的改变多少血容量。说白了,就是自欺欺人的一种做法。你觉得他体重大了,实际上他的血容量没有多少的改变。对,还是只有那么多血容量,所以实际上干细胞的数量也没有发生多少的变化,所以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不科学的。
Q2
主持人:就是在刚才的新闻当中我们也看到了这些小朋友通常都只有十多岁,都是在长身体的阶段,那突然的增重到底有没有风险,或者是说存在着哪些弊端呢?
刘芳:首先这些增肥的,都是未成年的供者。我们在造血干细胞的伦理上面有相关的(规定)。首先,未成年人捐献在伦理范围是允许的,但是我们必须要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首先就是必须不会伤害他的身体,然后保证(供受者)之间是亲缘关系。然后,监护人是知情同意的,就是不违背他的意愿。另外,最大程度地保证他不受伤害。
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话,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就是没有永久性的伤害。但是增肥,这个伤害可能是你看不见的。人的脂肪细胞的数量是在青春期前基本上就固定。那你在这个时候人为地去增加他的脂肪细胞,为他终身的健康可能埋下了很多的隐患,包括以后的高血压、糖尿病、代谢性疾病以及骨关节病等等,风险会明显的增加,甚至恶性肿瘤等等,跟成年以后的超重都很有关系。
所以我们作为成年人,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应该是多为供者考虑,选择更完善的方法。就是除了增肥以外,我们还有没有别的途径可以选择。
首先,就是在保证体重健康的情况下,我们还有一些选择。比如说提前进行多次的干细胞采集,比如说提前一段时间先采一点干细胞冻起来。过了一段时间,等他的这个骨髓的造血功能得到充分的代偿以后,再进行一次采集。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如果这个患者,他保存了脐带血,就可以作为一个重要补充。所以,盲目去增重这样的方法其实是不可取的,因为未来的伤害我们看不到。而且,其实也是有一些替代方案的。 那现在我们应该知道,一方面,要对脐带血有一定的认知,不要因为一些不实的消息丢掉了这么宝贵的医疗资源。另外一方面,也要对增重捐髓有新的理解,同时也呼吁媒体在报道捐献骨髓新闻的时候,要正确地引导公众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看法,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中华骨髓库,或者是亲缘捐献当中来,挽救更多的生命。
来源:CDTV-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