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两会落下帷幕,生物医药产业再次成为政策焦点。从创新药研发到中医药国际化,从罕见病保障到未来产业布局,两会释放的信号为行业注入了强劲动能。而在这幅政策蓝图中,免疫细胞疗法作为生物医药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场以免疫细胞为核心的生命科技革命,正在政策、技术与市场的共振中加速到来。
两会政策解读:免疫细胞疗法站上“新风口”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而生物医药正是这一战略的核心领域之一。结合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的提案与各部委政策动向,免疫细胞疗法的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维度:
审评审批提速:从实验室到临床的“高速通道”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对临床急需的基因与细胞治疗药物实行优先审评审批,临床试验审批时间从60个工作日缩短至30个工作日。例如,浙江省、郑州市等地已出台专项政策,支持免疫细胞疗法产品分段生产试点,加速产业链资源整合。这意味着,企业研发的创新疗法将更快惠及患者,抢占市场先机。
全链条支持:从研发到应用的生态闭环
两会代表委员多次呼吁完善细胞治疗“研发-生产-临床-支付”全链条政策。例如:
研发端:北京、上海等地提出“人工智能+医疗”行动计划,支持AI辅助药物设计,降低研发成本;
临床端:海南博鳌乐城、天津自贸区等先行区允许开展国际前沿疗法的先行先试,为企业提供真实世界数据支持;
支付端: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逐步覆盖创新疗法,部分地区试点“按疗效付费”,缓解高价药支付难题。
国际化布局:从“跟跑”到“并跑”的全球竞争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在细胞治疗领域,政策支持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及全球同步申报。例如,深圳市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中心,吸引外资企业参与技术合作。中国免疫细胞疗法正从“区域创新”迈向“全球领跑”。
技术突破:免疫细胞疗法的“三重革命”
政策红利的背后,是免疫细胞疗法技术本身的颠覆性突破。从癌症治疗到抗衰老研究,从个性化医疗到疾病预防,这一领域正在改写现代医学的边界
癌症治疗:从“化疗时代”到“精准狙击”
CAR-T细胞疗法已成为血液肿瘤的“治愈希望”,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突破百亿美元。我国自主研发的CAR-T产品在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适应症中展现优异疗效,部分品种通过“附条件批准”快速上市。未来,实体瘤治疗的突破将开启千亿级市场。
自身免疫性疾病:从“抑制症状”到“根治病因”
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疾病的传统疗法以缓解症状为主,而调节性T细胞(Treg)疗法通过重建免疫平衡,有望实现根本性治疗。2024年,我国首款Treg细胞治疗产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技术成熟度全球领先。
抗衰老与健康管理:从“治病”到“治未病”
免疫细胞存储与回输技术正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延伸。通过冻存年轻时的免疫细胞,可在年老后用于修复免疫系统、延缓衰老。目前,国内头部企业已建成百万份级细胞库,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
企业行动:以技术为矛,以政策为盾,抢占产业高地
作为免疫细胞领域的深耕者,我们始终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政策导向”为路径,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生态链。
技术研发:聚焦临床未满足需求
通用型细胞疗法: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敲除相关抗原,解决异体移植排异难题,降低治疗成本。
产业布局:打造“存储-制备-治疗”闭环
细胞存储:建设符合国际AABB标准的细胞库,提供新生儿免疫细胞、成人NK细胞、干细胞等多类型存储服务,技术稳定;
规模化生产:引入全自动化培养设备,提高单批次细胞产量及质量,有效控制成本;
临床合作:与国内各大医院、博鳌乐城等共建临床试验基地。
政策响应:抢占区域发展先机
落地先行区:在海南等政策高地设立分支机构,享受税收优惠与审评绿色通道;
未来展望:万亿市场的“黄金十年”
根据《“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到2030年,我国细胞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而两会政策的持续加码,正为这一目标注入确定性:
政策确定性:更多省市将细胞治疗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基金与产业园陆续落地;
技术确定性:CRISPR、类器官等底层技术突破,推动疗法迭代升级;
市场确定性:老龄化与消费升级催生百亿级抗衰老与健康管理需求。
对于企业而言,唯有以技术为根基、以政策为杠杆、以患者为中心,方能在这场生命科技革命中立于潮头。
携手同行,共赴细胞治疗新时代
2025年的两会,为免疫细胞疗法按下了“加速键”。作为行业参与者,我们深知:每一次技术突破的背后,是对生命的敬畏;每一项政策支持的落地,是对未来的承诺。让我们共同期待——免疫细胞疗法,不仅改写疾病的结局,更重塑健康的定义,而我们,正站在这个时代的起点。
编辑|Yuanyuan.ZG
审核|Geng.ZG